爱洒州中 情暖高原
——“组团式”帮扶海南州高级中学团队荣获青海省“组团式”援青工作先进集体
本报讯 (记者/俄日措通讯员/徐红芬)12月22日,根据中央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,经青海省委、省政府批准,青海省委组织部、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彰了一批“组团式”援青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。“组团式”帮扶海南州高级中学团队荣获青海省“组团式”援青工作先进集体,也是全省中小学系统教育人才“组团式”帮扶团队唯一获此殊荣的团队。
跨越山海·扎根雪域高原
2022年7月起,由江苏常州选派的8名教师“组团式”帮扶青海省海南州高级中学。8位老师来自常州市的五所学校和常州市金坛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,从海拔5米的沿海江南,来到海拔近3000米的青藏高原,江苏援青教师克服了远离家乡的孤苦,克服了高寒缺氧等困难,扎根高原、攻坚克难,尽责奉献。在海南州高中。他们既是普通老师,要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,起早睡晚,教书育人,也是援青干部,要创造性地完成帮扶任务。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所长,积极融合江苏经验,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上示范实践,赢得了学校师生、家长的一致好评。一年多来,他们晒黑了许多,沧桑了不少,他们早已成为州高中的一员,成为傲视严寒风霜、尽情绽放精彩的格桑花。
文化建设·凸显办学特色
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根本和灵魂,是凝聚人心、形成特色的重要法宝。帮扶团队高度重视品牌打造,根据学校“和而不同、雅而有致”的办学思路,把“和雅”确立为核心理念,构建和雅课程体系,创建和雅校园,培塑和雅教师,培养和雅新人,努力“打造和雅品牌,建设幸福州中”。积极开展“我是一面旗,都向我看齐”党员示范岗活动,先后举办五次“和雅讲堂”,宣讲身边的美好、先进教职工和感人事迹。同时,团队注重现代学校制度建设,结合教育新形势、制定了党委会、校务会议事规则;健全年级部管理团队,推行双线管理制度;修订完善教职工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,广泛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。徐红芬校长说,文化是学校土壤,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。
聚焦课改·传递教育理念
自2022年,青海省开始实施新课程,新课程呼唤新教育、新课堂。江苏省作为新课程先行省份,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。围绕课程建设、教学改革、生涯规划等,援青教师开设了47次专题讲座。为了传递教育新理念,援青教师不仅仅局限于州高中,而且深入到了海南州5县的每一所高中;不仅仅局限于海南州,而且延展到了黄南州尖扎县。帮扶团队注重打造“生动课堂”,让学生主动参与,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,积极打造生动活泼、师生和谐共生共进的课堂样态。援青教师先后开设教学观摩课24节,徐红芬校长、王景花老师的两个教学案例被评为青海省基础教育优质课。在援青老师的带动下,2023年,学校有46节课被评为州级优质课,有4人荣获省级优质课,获奖数量超过前三年总和。
发展教师·夯实发展根基
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,是援青帮扶团队最终的目的,徐校长把教师队伍培养命名为“白杨工程”。程”包括三个行动:“培根行动”帮助近三年入职老师在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双双过关。援青教师每人带3个徒弟,平均听课90节以上。“拔节行动”帮助青年教师从“合格”走向“优秀”,今年州高中有28人被评为海南州骨干教师。“凌云行动”帮助教师从“优秀”走向“卓越”。在海南州教研室的支持下,援青教师创建了海南州郝干伟语文名师工作室、王景花生物名师工作室,两个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涵盖了海南州8所高中有志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。为了发挥支教教师援派学校的作用,帮扶团队还成立了“彩虹工程”,与江苏五所优质高中签订了合作协议,搭起了苏青交流的空中桥梁。
公益活动·助推师生发展
为促进学校发展,在江苏援青指挥部和后方单位的全力支持下,帮扶团队积极开展“茉莉花开·公益系列活动”。募集15万元设立了“新昌教育发展基金”,筹集6万元设立了“江海杯作文大赛基金”,筹集30多万元设立了“设备提升专项发展基金”,筹集13万元设立了“爱心助学基金”,筹集10多万元设立了“校园文化建设基金”等,帮助学校排忧解难、启智润心,引导激发青少年身心健康、努力学习,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。